欢迎您访问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网站!
发布时间:2025-07-17
(政法学院 通讯员 贾诗雨) 为破解“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治瓶颈,探索一条适合本市的专门学校建设之路,2025年7月17日,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与襄阳市樊城区人民检察院组建联合调研团队,赴十堰市启明学校及十堰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关爱基地开展了深度调研。此行不仅是观摩学习,更是为了解码其成功背后一整套完整、高效的运作模式与体制机制,为襄阳市专门学校的筹建带回一份可供参考的“实践蓝图”。
调研团队首先抵达启明学校,在校方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学生宿舍、教学楼、运动场馆及档案管理室等硬件设施,直观感受学校的育人环境。随后的座谈会上,调研团队与房县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及启明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核心发现:超越“围墙”的治理——政法领衔的高位协调机制】
调研发现,“房县模式”的首要特点是其高规格的顶层设计。学校的建设与运行,由县政法委书记亲自牵头,成立了“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 。这一机构统揽全局,有效协调了教育、公安、检察、法院、财政、妇联、民政等多部门的资源与行动,确保了专门教育工作能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被强力推进。
学校内设立专门的“法官工作室”和“检察官办公室”是这一协同机制的生动体现 。司法力量不再是偶尔介入的“访客”,而是深度嵌入学校日常管理的“常驻团队”,全程参与学生的入校评估、法治教育、家庭矛盾调解和离校评估等关键环节,为教育矫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与专业引领。
【关键支撑:专业赋能——“两支队伍”托举学生成长】
政法领衔构筑“骨架”,两支专业化队伍充盈“血肉”。房县的经验突破了单一学校的资源限制。形成“联动型”心理辅导团队,启明学校不仅有专职心理教师 ,更链接了由县教育局牵头、整合了全县优秀心理教师乃至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心理辅导团队。这支团队定期、稳定地为学生提供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等专业服务,确保了心理干预的深度与连续性 。
“派驻型”司法社工队伍是学校最值得借鉴的创新之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检察机关引入了专业的司法社工团队 。司法社工的价值在于其专业的个案管理能力,他们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跟进在校表现,并充当学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超级链接者”,有效化解家庭矛盾,为学生回归社会后的道路进行规划和铺垫 。
【育人理念:重塑认知与行为——从“管得住”到“变得好”】
启明学校课程围绕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文化学习、职业技能四个维度构建了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这里兼顾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聚焦于法治观念的树立、道德品行的养成、行为习惯的重塑,以及面向未来的生存技能培养。学校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日评价、周考核、月鉴定”量化评估体系。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反复,都会被多维度、客观地记录,这使得教育干预更具针对性。同时,学生入校需本人与家长双方同意 ,离校有综合评估 ,形成了一个规范的闭环管理流程。
调研中,团队也注意到,尽管一线教师和教官尽职尽责,但普遍缺乏系统的特殊教育、心理学和社工理论培训 。这也为襄阳未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敲响了警钟,即对专门学校的老师进行持续的专业赋能,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理念与方法与引入外部专业团队同等重要。
下午,调研团队一行来到十堰市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关爱基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基地的各项设施,并沉浸式体验了多个法治互动项目。袁岳霞副院长对基地将法治教育与趣味体验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十堰房县之行,为襄阳团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建设一所专门学校,远非建一栋楼、配几位老师那样简单,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一套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以及一个由司法、心理、社工等专业力量构成的社会化支持系统。这份宝贵的“房县经验”,必将为襄阳市专门学校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强大的动力。
初审:王珊
复审:袁岳霞
终审:王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