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02
(政法学院 通讯员 方子幸) 2023年12月1日晚,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唐有财教授,受邀以线上形式为政法学院MSW研究生作了主题为“中国社会治理体系运作的内在逻辑及社会工作的行动和作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政法学院副院长、MSW教育中心主任夏国锋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唐老师便指出,我们必须要把对当前一些社会工作行动放置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运作中进行理解,否则社会工作行动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得到广泛认可。首先,唐老师以“社会治理何以重要”为导引,结合现实事例简要分析了社会治理之所以重要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背景。然后,唐老师提出了理解中国社会治理的两个维度: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那么,如何理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呢?唐老师结合大量实例,分别对之依次展开生动讲解。唐老师认为,要实现将治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或实现有效社会治理,就需要进行治理机制的创新。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其前提就需要理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运行逻辑。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个抽象的问题能有更为清楚和深刻地理解,唐老师以上海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对之进行了形象化阐释。唐老师同时也指出,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也经常存在着相应的困境或潜在风险,那么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呢?唐老师认为,好的运作体系需要治理能力的支撑,才能实现理想的治理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唐老师认为,社会治理品牌塑造可以作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切入路径。由此,唐老师结合自身的服务实践分别讲解了治理品牌何以重要和治理品牌如何塑造的问题。
接下来,唐老师指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必然带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性化转向和专业化转型,这同时也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因此,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既要“顶天”即做好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理论阐释,同时也要“立地”即对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既要让党和政府“看得见”,又要让服务对象“摸得着”。要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使命,便需要提升社会工作的行动力。对于如何提升社会工作的行动力,唐老师提出了五点建议:一要秉持社会治理的价值立场;二要面向社会实践和需求;三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四要建立从宏观理论-中观分析-实践干预的链条;五要形成一系列旨在指导社会治理实践的模型、工具、技术方法。最后,唐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近年来他带领社工团队参与上海市社区治理实践创新的一系列实务项目(如黄浦计划)及治理品牌塑造的经验和方法。
讲座最后,唐老师鼓舞社会工作专业学子,要对社会工作前景有信心,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社会工作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讲座交流环节,唐老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相应问题或困惑给予了耐心细致地回答。
针对此次讲座,夏国锋老师进行了总结,认为唐老师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非常有逻辑性且十分生动形象,既有对理论问题的深刻阐释也有对实务实践的操作指导,可谓干货十足,极具启发性。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此次讲座,收获满满,受益匪浅,叹为观止,可谓是享受了一次学术“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