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北文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23
(政法学院 通讯员 王锦锦)6月22日晚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历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家庭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秦小峰博士,应邀做了题为“想象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实践”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湖北文理学院MSW中心主任、政法学院副院长夏国锋主持,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级本科生参与。
秦小峰博士首先从“什么是社会工作”的问题导入,介绍了社会工作学者、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表述差异,引出对“想象的社会工作”议题的讨论。秦老师对新时期社会工作发展的宏观图景进行详细叙述,同时还分享了很多新颖且具价值的政策信息,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专业发展应实行“嵌合”或“融合”发展策略。
接下来,秦博士分别详细梳理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和实践场域下的社会工作表述,指出作为学术的社会工作与实践场域下的社会工作之间的张力。他认为,应建构多元主体共同接纳或多方共识的关于社会工作的话语表述。秦老师还通过比较3个版本的致辞稿,说明关于社会工作的国家想象与多元表述问题。他提出,我们应关注中国社会工作的多元想象和话语建构发生的新变化,社会工作定义和功能的新变化,要把社会工作放在更广阔的时间之中,用历史、过程的视角来分析把握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特点和话语体系,重新厘清不同主体间想象发生的空间和作用边界,重新整理和考虑有中国特色的想象的社会工作,建构有中国情境性的社会工作想象。基于这种多元主体的想象,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实践。
然后,秦老师归纳比较了社会工作学者、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想象主体对社会工作特征、关系、内容、背景和追求的表述差异。透过对新时期社会工作的三重想象和多元化表述,他认为,相对于专业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依然是一种弱建构主义,在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建构专业的发展,需要社工教育界群策群力,力争在发展的关键占上推进社工教育更大的发展。
随之,秦老师又从“走向治理的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下的社会工作嵌入性建构和实践”“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五大属性及三重逻辑”等三部分一一展开论述。他认为,社会治理的提出为社会工作的参与提供平台和空间;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社工站建设等,既是社会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体现,同时也在建构着相应的话语体系。
最后,秦博士简要归纳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五大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工具属性、价值属性和福利传送与分配正义属性)及三重逻辑,并尝试提出公共社会工作的概念,作为新时期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可能表述模式和发展进路。
此次讲座干货满满,又深入浅出、充满风趣;虽然持续两个多小时,但同学们仍觉意犹未尽。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接触了更加广泛的专业领域知识,而且也开阔了眼界和深化了专业认知,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大有裨益。
最后,副院长夏国锋总结发言,认为本次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信息量大;演讲者站位高、视野宽,思考深;听者收获大、感触深;此次讲座既彰显了演讲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传递着演讲者对社会工作学科专业发展的浓厚情怀。夏国锋副院长对秦小峰博士也发出再次邀请,表达与其线下隆中再会的热切期待。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审稿人:夏国锋